夜读丨围城怎么样才可以变“乐城”
钱钟书先生的《围城》是家喻户晓、耳熟能详的著名小说。其中最深入人心的一句话便是“围城外的人想进去,围城里的人想出来。”书中的故事毕竟发生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,一百年以后,早已时过境迁、物是人非。对如今很多年轻人而言,“围城外的人不想进去,围城里的人一不爽就出来了”。
对我来说,值得毕生探索和研究的命题是“如何不随便进入围城,进入以后如何将围城变成乐城”?因为一旦围城成了乐城,我们不仅不会想出来,而且乐城能提高我们的生命质量,让我们体验到更多人生的乐趣。
首先说说不随便进入围城。也许不少未婚人士会说,我怎会是随便结婚?一定是要等到遇到非常相爱、适合的人才会结婚,甚至以当下流行的观点,“我经济独立,不依靠任何人,若不是灵魂伴侣,我为何需要跟他/她结婚?”这些想法固然一点没错,但是成就婚姻除了爱,还有很多所谓阴差阳错的“缘分”。不论信不信,确实很多真爱的人未必可以最后走到一起,而最后成一家的人也许并没那么刻骨铭心的爱。
“不随便进入围城”意味着在婚前多问自己,“我为何需要结婚”?恋爱后除了要多了解对方,也要不断清楚自己。因为一个人只有充分清楚自己的性格,需要怎样的另一半,在婚姻中希望获得哪些满足,不能接受的底线是什么,对自己的认识越真实、越透彻,婚姻才会越幸福。婚前通过一段时间深度接触,体验彼此是不是适合、是否有共同的价值观、是否有能力长久一同生活?如果答案都是yes,那么这个婚姻大概率可以成就。
但是婚姻之所以被称为“围城”,实在是充满了很多法律、社会、文化等多种因素交织又无法靠某一规范可以约束的东西。其复杂性远超工作和一般的人际交往。这就是怎么回事很多人进入婚姻都会感到它成了“围城”,成了困住自己的事物。
没有一对夫妻是没有矛盾的,没有一桩婚姻是完美的。面对着一个来自陌生世界的没有血缘,只是凭借初期的荷尔蒙相吸在一起的人,如何去应对和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,确实是极大的挑战。毕竟任何一个人都有情绪,有弱点,有大智慧的忍耐、包容,无限去爱上一个人的人几乎不存在,或极少,或要一直修炼。
那么婚姻如何得以维系?就此而言,“如何将围城变成乐城”就是比慎重进入围城更困难艰巨的事情。
进入围城以后,油盐酱醋、锅碗瓢盆逐渐把早期爱恋的“初心”磨蚀,更多问题随着孩子的出生而来。对当下的年轻人而言,多数是独生子女或备受父母宠爱娇惯的一代,很少能吃苦,也没有体验过什么是苦,由此也更难萌发和培养坚韧的精神、对抚育孩子的责任心和长期付出的行动力。一旦父母插足育儿,矛盾油然而生,但是不依靠父母自己既无能力也无时间。这是中国社会的巨大困境,也是当下年轻人的无奈。
围城固然问题多多,但是依然有办法能够将其改造成乐城,而这一转变实现的关键就是两人对待婚姻的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法。注意,一定是两人,而不是单方面的努力。
首先,是尽量尊重对方的生活小习惯,或在“不同”中达成一定的共识。面对婚姻中的矛盾纠纷,不论是男是女,都应当学习大气和忍耐,并且懂得真诚地道歉。而另一方也要学习控制情绪,乐于接纳对方的道歉,并且通过真诚交流,明确告知对方自己不能接受的或者会让自己愤怒的点在哪里,对方要认真聆听,并虚心接纳,在未来的生活中尽可能避免和改善。但是,需要有一方先主动道歉,这位就是家里的主导和更有智慧的人。
其次,在家庭事务和育儿等问题上,出现不同的意见非常普遍也很正常,重点是沟通的方式。而影响沟通方式的主要的因素就是情绪和语言。因此,乐城中别出现辱骂、诋毁等言语,更不能出现家暴、冷暴力等行为。只要有一方能懂得控制情绪并且引导对方从负面感受中尽快走出来,事件本身对婚姻的冲击能够达到最小。
最后,要学会感恩。即便是父母都不是无限可以为自己付出的,要多看到对方的好,学会回报和感谢。人与人总是相互的,两口子之间更是如此,学习并乐意做一些打动对方的好事,让对方感受到太太/先生的爱和善意,那么对方也会更多倍的回报和付出,乐城中的生活也就有更多的惊喜和欢乐。
当然,婚姻的复杂度是难以预料的,但不管如何,我们在进入前应当有所准备,正如证婚词说的那样:无论是富贵,还是贫穷;无论是健康,还是病痛,我们要一生一世,彼此相爱,忠贞不渝!不管选择结婚还是不结婚,最重要是自己过得快乐、无憾。